如果我们不考虑社会和历史背景,仅就教育本身而言,我们可以归纳为以下三种教育的基本类型。
……(一)经院式教育:这种教育仅仅限于“传授”知识,教师之势照本宣科,而自己毫无创新精神。……(二)师徒式教育:这种教育的特色是完全以教师为中心,具有个人色彩的传统。学生对教师的尊敬和爱戴带有绝对服从的特点。……(三)苏格拉底式的教育:从教育的意义上看,教师和学生处于一个平等地位。(P7-8)苏格拉底式的教师一贯反对作学生的最大供求者;教师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从教师身上转移到学生的自身,而教师本人则退居暗示的地位。师生之间只存在善意的论战关系,而没有去从依赖关系。(P8)每一种社会改善的先决条件要求每个人都要受教育,以便能自我教育。教师要唤醒人的潜在的本质,逐渐自我认识知识,探索道德。一个正直的人,他同时就会是一个正直的公民。(P9)知识必须自我认识,自我认识只能被唤醒,而不象转让货物。(P10)所谓顿悟,……,是灵魂的眼睛抽身返回自身之内,内在地透视自己的灵肉,知识也必须随着整个灵魂围绕着存在领域转动。因此教育就是引导“回头”即顿悟的艺术。(P14)生成来源于历史的几句和自身不断重复努力。人的生成似乎是于不知不觉得无意识之中达到的,但这无意识曾是在困境中以清醒意识从事某事的结果。我们生活在形成习惯的过去之中,不断形成和打破习惯是我们此在生成的坚实基础,没有习惯为底蕴,我们精神的每一进步将是不可能的。当下无意识的思想关联承接着有意识的思想,习俗便是德行的承担者。生成的静态形式即习惯,动态形式即超越。(P14-15)生成就是习惯的不断形成与不断更新,这是一个人秉承自持的重要过程,而放任自流就是堕落。(P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