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茨格威的生平经历

230次

问题描述:

茨格威的生平经历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斯蒂芬·茨威格(1881~1942),奥地利著名作家、小说家、传记作家,生于维也纳一个犹太资产阶级家庭。

青年时代在维也纳和柏林攻读哲学和文学。后去世界各地游历,结识罗曼·罗兰和罗丹等人,并受到他们的影响。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从事反战工作,成为著名的和平主义者。二十年代赴苏联,认识了高尔基。

1934年遭纳粹驱逐,先后流亡英国、巴西。

1942年在孤寂与感觉理想破灭中与妻子双双自杀。 斯蒂芬·茨威格从二十世纪二十年代起,“以德语创作赢得了不让于英、法语作品的广泛声誉”。他善于运用各种体裁,写过诗、小说、戏剧、文论、传记,还从事过文学翻译。他在诗、短论、小说、戏剧和人物传记写作方面均有过人的造诣,但他的作品中尤以小说和人物传记最为著称。茨威格对心理学与弗洛伊德学说感兴趣,作品擅长细致的性格刻画,以及对奇特命运下个人遭遇和心灵的热情的描摹。其作品在世界范围都有着经久不衰的魅力,被公认为世界上最杰出的中短篇小说家之一。国内多家出版社在近年内出版过几乎所有他的传记著作和小说文集。生平1881年,茨威格出生于奥匈帝国的首都维也纳,犹太人,家道富有; 1898年,17岁的茨威格在杂志上发表第一首诗; 1900年,已有200首诗歌问世;在维也纳大学攻读哲学; 1901年,出版第一本诗集《银弦集》,收录50首诗歌; 1902年,转入柏林大学攻读哲学;维也纳《新自由报》刊出了第一篇小说《出游》,取材于《圣经》; 1902年,出版了《波德莱尔诗文集》;编选了《凡尔哈伦诗歌集》; 1904年,大学毕业,以《泰纳的哲学》取得博士学位;出版第一部小说集《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收录《雪中》、《出游》、《艾利卡埃·瓦尔德之恋》和《生命的奇迹》四篇小说; 1905年,发表了专著《魏兰》; 1906年,第二部诗集《早年的花环》问世; 1907年,第一部诗剧《泰西特斯》发表,次年上演; 1910年,发表专著《艾米尔·瓦尔哈伦》; 1911年,结识弗洛伊德,并一直保持友谊;悲剧《滨海之宅》问世,次年上演;第二本小说集《初次经历—儿童国度里的四篇故事》出版,收录《朦胧夜的故事》、《家庭教师》、《灼人的秘密》和《夏天的故事》;以青春萌发期的儿童视角去观察为情欲所主宰的成人世界,去探索去描绘为情欲所驱使的人的精神世界,这成为他此后作品的一个基调,他把这部小说集称为他“链条小说”最初的一部; 1912年,独幕剧《变换不定的喜剧演员》问世,同年上演; 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发表《致外国友人的信》; 1916年,在莫扎特故居萨尔茨堡购买了房屋;结识女作家弗里德利克 封 温德尼茨;创作了戏剧《耶利米》,取材与《圣经·旧约》中的《耶利米书》; 1918年,发表文章《信奉失败主义》、小说《桎梏》;一战以奥德失败告终; 1920年,与离异并带有两个孩子的温德尼茨结婚; 1922年,出版“链条小说”的第二本小说集《热带癫狂症患者》,收录《热带癫狂症患者》《奇妙之夜》《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芳心迷离》等,写成年期的情欲,展示由情欲所控制的成年男女的心态,它们在潜意识的驱使下犯下了所谓的“激情之罪”; 1926年,发表文章《匆忙的静中一瞥》; 1927年,第三本小说集《情感的迷惘》,收录《情感的迷惘》《一个女人一生中的二十四小时》《一颗心的沦亡》等六个短篇,写老年期的情欲,主人公都是历经沧桑的过来人,这些人在情欲的驱逼或意外打击时心灵的震颤和意识的流动; 1928年,完成了由三本书组成的著名的作家传记《世界建筑师》:《三位大师》(巴尔扎克、狄更斯、陀斯妥耶夫斯基)《与魔的搏斗》(荷尔德林、克莱斯特、尼采)《三位作家的生平》(卡萨诺瓦、斯汤达、托尔斯泰);出版了由12篇人物故事组成的集子《命运攸关的时刻》; 1929年,历史人物传记《约瑟夫·福煦》; 1931年,出版《通过精神进行治疗》; 1932年,历史人物传记《玛丽·安东内特》; 1933年,被纳粹驱逐出故居,开始流亡生活;妻子介绍一位流亡的犹太少女夏洛特 阿尔特曼做秘书;创作出《看不见的收藏》《日内瓦湖畔的插曲》《旧书商门德尔》《巧识新艺》等作品; 1934年,历史人物传记《鹿特丹人伊拉斯谟的胜利与悲哀》; 1936年,发表以中世纪的宗教改革为背景的传记《卡斯台里奥反对加尔文》;长篇小说《心灵的焦躁》,1940年被搬上银幕; 1937年,与妻子分居,次年友好地离婚; 1939年,二战爆发,奥地利被侵占;失去国籍;与阿尔特曼结婚; 1940年,加入英国国籍,后去巴西; 1942年,完成自传《昨天的世界》;看透了人生的虚无幻灭,与妻子一起自杀。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