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西北工业大学的照顾专业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什么方向

138次

问题描述:

西北工业大学的照顾专业航空航天科学与技术主要研究什么方向求高手给解答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西北工业大学坐落于古都西安,是我国唯一一所以同时发展航空、航天、航海工程教育和科学研究为特色,以工理为主,管、文、经、法协调发展的研究型、多科性和开放式的科学技术大学,隶属工业和信息化部。

西北工业大学是由西北工学院和西安航空学院于1957年10月在西安合并成立;1970年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整体并入西北工业大学。1938年国立北洋工学院、北平大学工学院、国立东北大学工学院、私立焦作工学院在汉中组建国立西北工学院,1946年迁至咸阳,1950年更名为西北工学院。1952年交通大学、浙江大学、南京大学的航空工程系在南京组建华东航空学院,1956年迁至西安,更名为西安航空学院。1952年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在哈尔滨组建,1966年更名为哈尔滨工程学院航空工程系。西北工业大学脉源三支,强强融合,群英荟萃,名师云集。经过70年的建设,学校各项事业取得长足发展,社会地位日益提高。1960年被国务院确定为全国重点大学;“七五”、“八五”均被国务院列为重点建设的全国15所大学之一;“九五”首批进入国家“211工程”立项建设;“十五”进入国家“985工程”重点建设,是全国首批设立研究生院和国家大学科技园的高校之一。设有基础研究院、国防研究院、西北工业技术研究院和全国最大的无人机研究与发展基地。学校已经成为我国高层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和科技创新的重要基地。学校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发扬“基础扎实、工作踏实、作风朴实、开拓创新”(三实一新)的校风,为我国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学校占地面积5100亩,其中友谊校区1200亩,长安校区3900亩。设有20个学院,55个本科专业,101个硕士点,57个博士点和14个博士后流动站,2个一级国家重点学科,7个二级国家重点学科,2个国家重点培育学科,13个博士学位一级授权学科。建有6个国家重点实验室,26个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16个省部级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到2010年3月,学校共有研究生10861人,其中全日制博士研究生2782人,硕士研究生6018人,专业学位研究生2061人,本科生14183人,留学生178人。学校师资队伍实力雄厚。现有教职工3500余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人员1500余人,博士生导师478人,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15人,“长江学者”重大成就奖、特聘教授、讲座教授17人,***突出贡献专家7人,全国模范教师、优秀教师5人,国家教学名师奖获得者3人,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0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10人,入选“百千万人才工程”18人,“新世纪优秀人才”65人。学校现有5个***教学团队, 4个教育部创新团队,1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创新研究群体,8个国防创新团队和1个国防优秀创新团队。学校教育教学成果显著。"十五"以来获得***和省级教学成果奖91项,其中国家教学成果一等奖3项,二等奖17项;建有3个***实验教学示范中心,3个***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区,32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建设专业和陕西省名牌专业,23门国家精品课程,3门***双语课程,158本教材专著被列入国家和工信部教材专著建设规划,100个项目被列入国家大学生创新性试验计划项目。"研究生创新实验中心"是教育部首批建设项目之一,也是国防科工委重点投资建设的"国防科技研究生创新实验基地"。学校已获"全国优秀百篇博士学位论文"12篇。 学校科学研究硕果累累。“十五”以来承担各类科研项目9727项,其中牵头主持的国家重大项目108项。科研经费连年递增,2005年达9.07亿元。2006年达9.39亿元,2007年达11.93亿元,位居全国高校第5位。2008年科研经费11.74亿元,2009年科研经费12.04亿元。“十五”以来,共获国家和省部级以上科技奖385项,其中国家技术发明一等奖1项,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2项,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12项,“何梁何利”科学技术奖2项,国防科技奖224项,国防技术发明奖3项。学校参与了“神舟系列”飞船研制任务,是“为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做出贡献单位”的两所高校之一。在60年国庆大阅兵中,首次亮相的无人机方队全部3个型号均由我校研制生产。两项科研成果分别入选2004、2006年度“中国高校十大科技进展”。学校为国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学校人才培养精英辈出。建校以来已为国防科技事业和国民经济建设输送了14万多名高级科技人才,其中博士3000多人,硕士18000多人。培养了中国6个学科的第一位博士,有34名博士和教师获得德国洪堡基金。校友中有30多位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院士,30多位将军和6名中国十大杰出青年。一大批校友成为国防科研、生产单位的领军人物和栋梁之才。学校国际合作快速发展。已与美、俄、德、法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近百所高等院校、企业和研究院所建立了合作关系;是“国家建设高水平公派研究生项目”、“国家中法博士生学院项目” 建设院校、是“中国政府专项奖学金––高校研究生”自主招收院校;学校是2项欧盟Erasmus Mundus项目的成员单位;与法国ENSA-Lyon在本硕贯通培养层面开展了合作办学项目;有2个“国家高等院校学科创新引智基地”和1个“国家软件人才国际培训基地”;建立了26个中外联合研究机构;聘请了包括诺贝尔奖获得者李政道、哈罗德"克罗托(Prof. Harold Kroto)先生在内的130多位国际著名专家、学者、教授为学校名誉教授或客座教授。海阔天空铸辉煌。西北工业大学将抢抓机遇,锐意改革,开拓创新,围绕建设创新型国家和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的战略部署,全面融入工业化、信息化和国防工业现代化的建设之中,为建设国际知名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努力奋斗。#####前面都是废话,看看也无妨。#####一院 航空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航空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以“三航”为特色的主体学院之一,2003年7月由原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和民航工程学院合并而成。飞机系成立于1952年10月,其前身是由上海交通大学、南京大学(原中央大学)和浙江大学三校航空工程系组建而成的华东航空学院飞机系;1956年8月改名为西安航空学院飞机工程系;1957年10月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后组成了西北工业大学飞机系; 1970年2月原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原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空军工程系)部分专业并入。民航工程学院成立于1994年9月,是经中国航空工业总公司和国家民航总局批准,由西北工业大学、北京飞机维修工程有限公司(AMECO)和中国西北航空公司联合组建而成。航空学院历史悠久,航空英才荟萃,教学科研成果卓著。学院现有教职工140人,其中教师100人;教授27人(其中院士1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3人,长江学者特聘讲座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18人),副教授34人;***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航空系统有突出贡献的专家以及优秀留学回国人员10余名,世界著名洪堡科学基金获得者2人。学院下设航空器设计工程系、综合技术与控制工程系、流体力学系、航空结构工程系和民航工程系(原民航工程学院)等 5 个系。覆盖了飞行器设计、人机与环境工程、航天航空安全工程、交通运输规划与管理、通信与信息系统、固体力学、流体力学、流固耦合与控制、流体机械与工程、材料加工、材料学和载运工具运用工程等 12 个学科,其中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和力学两个学科为国家一级学科学位授予点,飞行器设计学科和固体力学学科是国家重点学科,飞行器设计、固体力学和流体力学为“ 211 工程”建设重点学科。有航空宇航科学与技术、力学 2 个博士后流动站, 11 个硕士点和 7个博士点。 学院建有“翼型 / 叶栅空气动力学”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动力学与强度国家专业实验室、航空气动力数值模拟省部级实验室、陕西省风机 / 泵工程中心。学院还设有飞机设计研究所、气动弹性研究所、可靠性工程研究所及结构完整性研究所、腐蚀与防护研究室、民机故障诊断研究中心、民机综合测试与故障模拟诊断实验室、人 - 机 - 环境工程实验室和安全工程实验室等实验研究机构。中国试飞员学院也设在航空学院航空学院目前有各类学生 1762 名(其中本科生 1245 名,硕士生 391 名,博士生 126 名)。学院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在长期的教育教学实践中,继承“重质量,严要求”的优良传统,发扬“三实一新”的校风,打好理论基础,重视对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严谨治学,精心育人,为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和其他领域培养、输送了近万名高素质的科学技术与管理人才。以中共中央委员、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总经理、“全国十大杰出青年”张庆伟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德才兼备的毕业生走上了重要领导和业务骨干岗位,成为我国航空、航天科技和其他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多年来,学院先后有 40 余名毕业生荣获“全国十佳青年”、“航空部十佳青年”、“航天部十佳青年”、“全国三好学生标兵”和“陕西省优秀大学生”等称号。学院承担着国家重大项目、国防“ 973 ”重点项目、“ 863 ”高科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防预研和重大应用工程项目等百余项重大课题。先后主持和参与了歼七 -E 、十号工程、歼八系列、飞豹、轰六、强五、运七、运八、新舟 60 、歼教机、支线客机及无人机等主要型号的研制与生产,年均科研经费逾 3000 万元。获国家科技进步奖 15 项,省部级科技奖 110 项,获中国专利 15 项,发表论文 300 余篇,其中被 SCI 、EI 索引摘录 80 余篇,为我国的航空、航天工业和国防现代化建设做出了重大贡献。学院积极开展国际合作和学术交流,经常组织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以及中外双边科技研讨会等活动。先后与美国加州大学、德国宇航院、柏林大学、慕尼黑理工大学、莫斯科航空学院等 11 所国际著名高等学校和英、法、日、瑞典、俄罗斯、印度等国家的研究机构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定期互访,在广泛的合作中互惠互利,促进发展。二院 航天学院航天学院是西北工业大学 “三航”特色学院之一。其前身是1958年创建的宇航工程系,是我国最早的宇航院、系之一。目前各类在校学生1100余人,已形成从本科生、硕士生到博士生以及博士后完整的人才培养体系。学院现有***重点实验室1个,并建成了6个现代化的专业实验室和1个研究所。主要学科与研究方向有飞行器结构分析与结构设计,飞行器数值仿真与设计、可靠性及优化设计,火箭发动机总体、结构、可靠性与CAD,发动机及推进剂的燃烧、测试、监控与故障诊断,推进系统新概念、新技术,先进控制理论及其应用,光电制导技术,航天器控制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航天器控制与仿真,空间飞行器动力学与制导及全球定位系统,飞行器最优轨迹与仿真,航天系统工程,先进加工技术等。“飞行器设计”本科专业均被评为陕西省名牌专业和国防科工委重点专业;有6个硕士点和6个博士点,并可接收外籍进修人员和博士后研究人员。在1992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组织的学科评估中,学院6个博士点均获所在学科全国总分第一。国家“211工程”重点学科建设项目涵盖了学院的所有学科点。截至2005年,有三门本科课程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其中一门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五十多年来,学院已为国家培养了以“全国十大杰出青年”雷凡培、李鸿,“全国优秀青年学生”周军、两届“全国先进班集体”——博士生班等为代表的航空航天领域高科技人才5000多名。学院坚持教学与科研并重的发展思路,承担了我国“神舟”1号到6号载人航天工程的重大科研任务,为“神舟”系列飞船成功发射做出了贡献,受到中国载人航天办公室的表彰。学院广泛开展国际学术交流,每年都邀请多名外国专家、教授前来讲学,学院已成为航天系统最具影响并以应用基础研究为主的研究基地之一。 学院师资力量雄厚,教学和科研经验丰富。现有教职工93人,其中中国工程院院士2人,俄罗斯宇航科学院外籍院士1名,国家863专家3人,总装备部专家组成员2人,博士生导师20人,硕士生导师42人。三院航海学院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坐落在历史文化名城西安,是全国普通高校中唯一设置水中兵器专业的研究型学院,其前身是始建于西北工学院的第三机械系。1956年5月11日,高等教育部、第二机械工业部联合下文“为适应国防建设发展的需要,经国务院批准,决定改建西北工学院为国防工业性质的高等学校,成立第三机械系,设鱼雷设计及工艺、水雷设计及工艺专业”。1957年,西北工学院与西安航空学院合并成立西北工业大学,第三机械系更名为水中兵器系(三系);1982年进行专业改造,改名为航海工程系。1989年4月23日改为学院建制,成立航海工程学院。2003年7月,学校体制改革,撤销教研室建制,完成向校、院、系三级管理体制的转变,更名为西北工业大学航海学院。 50年风雨兼程,50年自强不息,经过几代航海人的辛勤耕耘,学院已从建系时的2个专业,发展成为8个本科专业。现在设有机械工程与自动控制、电子与通信工程、声学与信息工程以及环境工程4个系;拥有12个博士点和18个硕士点;有2个国家一级学科、1个***重点学科、1个国防科工委重点学科,2个博士后流动站。 航海学院一贯重视师资队伍建设并形成了优良传统。从创建伊始就选拔一批骨干教师到国内哈尔滨军事工程学院等高校进修学习,聘请三位前苏联专家来院讲学和指导专业建设。通过长期的教学和科学研究实践锻炼,形成了一支具有创新精神、特别能拼搏奉献的高水平教师队伍。现有教职工173人,其中院士3人,博士生导师28人,教授53人,副教授41人,高级工程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42.3%以上;一批中青年教师已经成为国内、国际同行业的知名专家。 学院现有学生数1855 名,其中本科生1003名,硕士研究生641名,博士研究生211名。50年来,航海学院始终以民族振兴和人才强国为己任,以兴学育人为根本,为国家培养、输送了6000余名各类毕业生。他们秉承“公诚勇毅”的校训,弘扬“三实一新”的校风,在各自的工作岗位上辛勤奉献,建功立业,为科技进步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为学院赢得了殊荣。 近年来,航海学院获***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1项;陕西省优秀教学成果特等奖1项;陕西省教学优秀成果二等奖2项;《鱼雷技术基础》被评为2003年首批国家精品课程,《水中兵器原理》、《声学基础》被评为陕西省精品课程。航海学院已有5篇博士毕业论文被评为“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 1979年,原中国船舶总公司投资,建设了1.5万平方米的教学科研大楼和一批实验设施。自1996年起,在学校“211工程”和“985工程”项目的支持下,学院的教学科研条件进一步改善。形成了配套完整、水平先进、可适应现代科技发展需要的实验基地,建成了“水下信息与控制”、“声学工程与检测技术”两个***实验室及高速水洞等多个大型试验室与学院局域网。建有水下航行器、声学工程等9个研究所和航空声纳研究发展中心。1985 年以来先后完成国家重大型号研制任务和重点预研200余项,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科技成果,先后获国家科技进步奖6项、国家发明奖2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80余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论文2100余篇,被SCI、EI和ISTP检索820余篇,为经济、社会发展特别是国防事业发展做出了重大贡献。学院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活动,定期选拔人员出国进修、合作科研、攻读学位和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先后与美、英、法、澳、俄、乌克兰、加拿大等国知名院校、研究院、所建立了学术交流和科技合作关系,促进了科研水平的不断提高,扩大了学院在国外的影响力。 航海学院始终坚持团结、务实、创新、奋进的理念,几十年的辛勤耕耘赢得了陕西省先进集体、陕西省“创佳评差”最佳单位、陕西省“先进基层党组织”等多项荣誉。 50年磨砺,50年收获。航海学院全体师生多年来孜孜不倦的奉献与追求,化作了今朝学院丰硕的成果。 学院将以五十华诞为起点,向着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学院的目标奋进,在时代的洪流中勇创新的辉煌! 院党委书记王育才、院长宋保维代表学院向关心、支持学院发展并作出贡献得单位和个人表示崇高和衷心感谢! %%%%%%%%%%%总之就靠三航活着呢%%%%%%%%%%%%%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