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求艺—您的留学规划师

法国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学生公寓里有没有冰箱

101次

问题描述:

法国诺布尔阿尔卑斯大学学生公寓里有没有冰箱急求答案,帮忙回答下

最佳答案

推荐答案

作者李秭尧格勒诺布尔学生学者联合会(格勒学联)格勒诺布尔位于法国东南部,首都巴黎东南547公里处,属于法国外省经济实力最强及欧洲经济实力排名第七的大区——罗纳-阿尔卑斯大区,是此区内仅次于首府里昂的第二大都市圈,也是伊泽尔省的省会。

它位于法国五大河流之一——罗纳河的支流伊泽尔河和德拉克河的交汇处,市区人口16万,包括郊区近70万。格勒是法国第十大都市圈,也是法国外省人口密度第二高的都市圈,仅次于里昂。格勒诺布尔被三座山脉环绕:东南面的贝勒多纳山脉、北面的夏尔特斯山脉及西面的韦科尔山脉,其中,花岗岩质的贝勒多纳山脉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主脉,最高峰海拔2977米;石灰岩质的夏特勒斯山脉和韦科尔山脉属于阿尔卑斯山脉的余脉,最高峰海拔分别是2082米和2341米。绵延的山峦镶嵌在蔚蓝的天边,驻守着这座宁静而闲适的城市。格勒地区的动植物生态十分富饶,自然景观原始多样,有山脉、山丘、森林、湖泊、河流、瀑布、溶洞、温泉等,因而深受大自然爱好者的青睐。它地处法国阿尔卑斯山区的中心,是欧洲阿尔卑斯山区的最大城市,位列奥地利因斯布鲁克和意大利波尔查诺之前,被誉为“阿尔卑斯之都”,由于其三面环山,它所覆盖的城市区域形状酷似字母Y的形状,因而这片被群山环抱的土地被称为“格勒诺布尔Y”,又因其特殊的形状而被想象力丰富的人们称为一只“展翅欲飞的雄鹰”。这片区域构成了“格勒诺布尔盆地”,面积约100平方公里,与小巴黎的面积大体相当。由于地理位置极其险要,格勒自古希腊、罗马时期就成为兵家必争之地。格勒城区循德拉克河汇入伊泽尔河的谷地扩展,十分宽阔平坦,海拔仅212米,但四周的阿尔卑斯山峰峦耸立,其中不乏2000米以上的高峰,它们仿佛是格勒的守护神。正如法国大文豪司汤达所说,“在每一条路的尽头,一座山”。站在这里的任何一个角落,山都不会远离人的视线。格勒虽然处于山区,却是法国最平坦的城市,城区里几乎没有起伏,因而深受自行车爱好者和残疾人的青睐。格勒诺布尔位于富有经济活力的法国阿尔卑斯城市带走廊的中心,该走廊全长330公里,从南到北依次连接了瓦朗斯、格勒、尚贝里、阿纳西和日内瓦(瑞士),从西南面、西北面、北面、东面、东南面和南面依次可通达瓦朗斯(92公里)、里昂(97公里)、日内瓦(瑞士)(122公里)、都灵(意大利)(224公里)、马赛(275公里)和尼斯(320公里),从西北面经由里昂还可通达巴黎(547公里),且与意大利和瑞士边境的空中直线距离相近:70公里和110公里,是阿尔卑斯山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格勒的市徽以金黄色为底,其上有三朵红玫瑰,象征着格勒的三大经济支柱:工业,科教和冬季运动。格勒诺布尔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在历史上,格勒一直以开拓者和面向世界的面貌著称于世。和法国南部的许多城市一样,格勒的历史最早上溯于古罗马时期,至今老城区仍然留有古罗马时代残存的城墙。公元前43年是格勒最早载入历史记录的年份,那时,格勒仅是一个不起眼的高卢小镇,名叫库拉罗。379年,罗马皇帝格拉提安将此地建为帝国都市,并以其更名为格拉提安波利斯,一个为尊崇这位皇帝而取的名字,后经几度演变成为现名。9世纪初,统治多菲内公国的阿尔邦伯爵选定格勒诺布尔为其首都,格勒的政治地位因而大大增强。多菲内公国是西罗马帝国灭亡后,查理五世创建的神圣罗马帝国中的独立成员之一。1340年,多菲内公国委员会在格勒设立。1349年,格勒所在的多菲内公国归顺法王夏尔五世的统治,成为法国的一个行省,但直至1457年仍保持自治。从1349年多菲内并入法国至1789年法国大革命爆发,法兰西王国的王太子一直使用着多菲内的称号。1453年,多菲内省议会在格勒设立,取代原先的多菲内省委员会,格勒成为继巴黎和图卢兹之后法国第三个拥有省议会的城市。18世纪末,经济和财政危机使格勒全城弥漫着不安的气息。1788年6月7日,由于多菲内省的议员要求古老的三级会议开会,以抗议法国政府应对经济和财政危机的不力,政府派兵阻止三级会议的召开。派去镇压骚乱的士兵强迫格勒市民离开道路。然而,愤怒的市民却爬上了耶稣会学院周围的建筑,用屋顶上的砖瓦狠狠地投向那些士兵,于是王家士兵被驱逐至城外。这是法国大革命爆发前夕全法的首场政治冲突,这一天后来被称为“砖瓦之日”,掀开了轰轰烈烈的1789年法国大革命的序幕,为最终推翻封建君主专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证明社会矛盾的激化导致了法国大革命的爆发。法国大革命博物馆位于城东南的维济耶。1790年,原先的多菲内省被分为现今三个省:伊泽尔省、德隆省和上阿尔卑斯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1940至1944年,这里的法国抵抗运动游击队行动活跃,与德国法西斯集团进行了奋勇的抗争。大约25000年前,格勒诺布尔所处的地方是一片冰川世界。随着气候变暖,伊泽尔冰川逐渐融化,一个冰川湖逐渐形成,并在历史上存在了10000多年才逐渐消失,直至演变成现在群山环抱的盆地。起初,格勒城并未建于伊泽尔河与德拉克河的交汇处,而是建于紧挨着巴士底Bastille山崖、隔伊泽尔河与其相望的一片大致呈方形的区域内,它包含了今天轻轨A线的VictorHugo、HubertDubedoutMaisondutourisme、VerdunPréfecture、Chavant站、B线的Sainte-ClaireLesHalles、Notre-DameMusée站及C线的GustaveRivet站。由于位于夏特勒斯山脉最南端的巴士底山崖的下切,这片区域旁的伊泽尔河河道较窄,河水也较浅,形成了一片浅滩,可涉水而过,这里因此也就成了上下游40公里河段内唯一可以建桥的地方。由于军事防御的需要,格勒城起始的区域相比于其他法国城市小,正因为小,格勒城由此开始建立并逐渐发展壮大。在格勒诺布尔民间流传着一个著名的说法:蜿蜒曲折的伊泽尔河是“蛇”,笔直奔腾的德拉克河是“龙”,蛇和龙都异常躁动,随时都会舞动起来,使格勒洪水泛滥,人民遭受苦难。因此在历史上,格勒人民驯服蛇和龙、抵抗洪水的行动一刻也未曾停止。长期以来,特殊的地理位置使格勒饱受洪水的侵袭。在格勒历史上,一共记录了150多次发生于伊泽尔河和德拉克河上的洪水。仅在1600至1860年间,就曾发生80次洪水,即平均不到四年就发生一次洪水。这些洪水大多都导致了重大的人员伤亡和惨重的财产损失。它们曾多次摧毁当时格勒城内唯一一座横跨伊泽尔河的桥(位于现今圣-罗朗人行桥处),大大阻碍了格勒城内与河对岸巴士底山崖之间的交通联系。圣-罗朗人行桥始建于1095年,在1219年首次被摧毁后,又先后于1651年和1799年相继被摧毁,于是,它被迫重建了3次,先后经历了钟楼石拱桥、木桥及悬索桥时代。经历了屡建屡毁,屡毁屡建的惨痛回忆。在一次次重建过程中,圣-罗朗桥变得一次比一次坚固,一次比一次能经受住洪水的考验。现今的圣-罗朗人行桥建于1838年,并于1909年经历了一次翻修。在几个世纪的岁月里,格勒城边的伊泽尔河上仅建有一座桥。终于在1671年,在伊泽尔河上架起了格勒城的第二座桥——马利尤斯-贡塔尔桥。它是一座石拱桥,位于圣-罗朗桥的下游。不幸的是,它也没能逃脱被洪水摧毁的厄运,于1733年和1740年两次遭受洪水的毁坏。现今的马利尤斯-贡塔尔桥同样建于1839年,正好于圣-罗朗桥重建的第二年。此后,马利尤斯-贡塔尔桥经受住了1856、1859及1948年3次洪水的考验,于1985至1987年间经历了一次翻修。由于洪水频发,当时城外的居民只能选择住在城四周高处背靠三座山脉的山丘上,以躲避洪水的侵袭,而城外的低处,尤其是靠近河岸的地方,则异常荒凉,通常是沼泽、农田或牧场。一次次发生的洪水让格勒人民逐渐意识到开展水利工程的重要性。于是,人们相继将伊泽尔河和德拉克河疏浚改道、改曲为直,使其在原有基础上相对远离城区,减小洪水对城区人民的威胁。此外,人们在两河沿线修建了坚实的大堤,并种植了密集的树木,作为抵抗洪水的最前线。直至河道疏通后,靠近河岸的低处才逐渐聚集起人气,显出城市的风貌。直至今天,人们依然在不断加固伊泽尔河和德拉克河两岸的大堤,这项工作已经持续了一个半多世纪,耗费了数代人的心血。同时,人们还相继在两河的许多地方修建了大坝,进一步充实了防洪抗洪的力量。此外,两河沿岸的一些农田还被专门预留出来作为泄洪区,以备不时之需。现在,格勒的水利工作者正未雨绸缪,研究未来很可能到来的百年一遇特大洪水,并制定应急预案。在如今不断扩大的格勒城区,伊泽尔河上已架起了14座桥,其中包括12座公路桥和2座人行桥;德拉克河上则架起了9座桥,其中包括8座公路桥和1座人行桥。格勒诺布尔素有科技创新的优良传统,是法国名声显赫的科学城,被誉为“欧洲的硅谷”。在漫长的岁月里,格勒只是一个小城镇。17世纪,手套业的兴起首先带动了格勒的经济发展。至1850年,格勒制造的手套销往世界各地,手套业达到它的顶峰,格勒发展成为欧洲最大的手套业中心之一。随后,工业革命的到来使铁路修进山区,水电资源得到开发,格勒脱颖而出,发展为这一带山区的中心城市。1842年,法国第二座水泥厂在格勒投入运营。1858年,格勒迎来了它的首条铁路。1869年,世界首座水电站在格勒东北郊的朗赛投入运营,格勒成为世界水力发电的先驱之一。1925年,国际水电与旅游博览会在格勒举行,展示了格勒在水力发电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标志着格勒成为世界水电之都。在水电业大发展时期,格勒人民将冰川称为“白色的煤”,意为与煤具有同等经济价值的资源。1936年,世界首个滑雪专用的机械牵引缆车在格勒东郊的阿尔卑斯杜耶兹滑雪场投入运营,格勒也成为世界滑雪专用机械牵引缆车的先驱之一。水电的发展迎来了以新技术为基础的新工业时期,拥有了廉价电力,又转而促进了化学、冶金和各种机器工业的发展。现在格勒能生产工具钢、磁钢、多孔金属和其他特种合金,为宇航和核能等尖端工业提供材料。电子和计算机工业也具有相当规模。格勒工业的发展得益于其雄厚的科研实力。今天,科研在格勒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格勒是法国外省科研机构最密集的城市,其科研实力在法国外省数一数二。格勒拥有众多世界知名的研究所、实验室及跨国公司的研发中心,吸引了两万多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及科学家来此工作,在各高科技领域辛勤耕耘,他们的到来给格勒的科研带来世界性影响力,格勒也因此成为法国国际化程度最高的城市之一。格勒素有在科研和学术方面进行国际合作的优良传统,每年,大量的国际性学术会议于此召开。格勒的科研主要从三大技术领域:信息及通信技术、生物技术及新能源技术。其中,信息及通信技术领域涵盖微技术和纳米技术、信息及电子,生物技术领域涵盖健康工程学、医疗图像学、神经学、肿瘤学及生物芯片,新能源技术领域涵盖太阳能光伏、燃料电池及智能电网。格勒拥有欧洲首个微技术和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也是世界三大微技术和纳米技术研究中心之一(美国纽约东菲什基尔和中国 新竹),还有享誉世界的核能研究中心,其通信设施建设在法国数一数二。此外,格勒还拥有法、德、英合作的中子反应堆,欧洲多国合作的同步辐射加速器、法、德合作的天文观测研究中心和法、德合作的强磁场研究所等众多世界知名的国际性高科技研究机构。格勒与巴黎、里昂、图卢兹和尼斯共同构成法国五大具有世界性辐射力的高科技竞争极,是法国外省最大的科学城之一。“为向前迈进而一道奋斗,为超越界限而彼此互相汲取灵感,为创造的附加值而创造协同效应”,一个多世纪来,依托这个坚定的信条并基于工业与科研和高教强大的共生关系,格勒的工业与本地的科研和高教紧密结合,协同运作,构成了格勒经济发展的三大引擎,一个依靠工业、科研和高教三极协同效应的独特经济发展模式在世界上独树一帜。由于在科技创新领域取得的辉煌成就,格勒被美国《时代周刊》评选为欧洲主要的中心城市。今天,格勒正致力于将自己打造为欧洲未来技术的设计和生产中心。格勒诺布尔是一座名副其实的大学城,其高教实力在法国外省数一数二。格勒是法国外省三个非大区首府级别的学区总部所在地之一(尼斯和兰斯),学区由法国教育部及高教和科研部管辖。格勒大学集团是法国外省教学质量最高的大学集团之一。格勒同时也是法国外省最大的大学城之一和法国外省学生最多的城市之一(近七万),其中包括众多从世界180个国家远道而来的外国留学生(约占学生总数的15%),另外还有约一万大学教师。此外,格勒还在高教领域拥有诸多全法之最:全法学生占总人口比例最高的城市、全法人口平均年龄最低的城市及全法人口平均受教育程度最高的城市。在这里,60%的人口小于40岁。因此,今天的格勒给人青春洋溢、活力四射的面目。根据法国《学生》杂志最新的官方排名,格勒位列法国最适合大学生学习城市的首位,仅次于图卢兹,领先蒙彼利埃(3)、南特(4)、艾克斯-马赛(5)、里昂(6)、波尔多(6)、雷恩(8)、里尔(9)、尼斯(10)、斯特拉斯堡(11)、克莱蒙费朗(12)及巴黎(12)等城市。格勒大学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339年,是欧洲历史最悠久的大学之一。格勒大学校园位于格勒东郊的圣马丹代雷和格埃两镇,占地面积近200公顷,是全法最大、大学最集中的大学城之一,市内大部分大学生都于此学习(约五万)。根据中国上海交通大学最新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格勒一大位列世界最好大学的第107名及法国最好大学的第5名,仅次于巴黎十一大、巴黎六大、巴黎高师和斯特拉斯堡大学。格勒诺布尔是《红与黑》的作者司汤达(1783-1842)的故乡。1970年,人们把昔日的市政厅改建为司汤达博物馆,纪念这位著名的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2000年,博物馆被列入法国国家历史遗迹名录。2004年,博物馆关门谢客开始着手准备迁址,并于2006年被改造成格勒国际大楼。2012年,博物馆正式迁至同样离伊泽尔河边不远的加尼荣医生故居,以崭新的面貌重新开门迎客。加尼荣医生(1728-1813)是司汤达的外祖父。司汤达是19世纪法国杰出的批判现实主义作家,以准确的人物心理分析和凝练的笔法而闻名,被誉为最重要和最早的现实主义的实践者之一。他原名亨利-马利·贝尔,出生于格勒的一个资产阶级家庭,父亲是格勒议会中的一位有钱的律师,于他11岁那年出于政治原因被捕。司汤达与父亲素来不睦,父亲信仰宗教,思想保守,他在家庭中受到束缚和压抑,从小就憎恶他父亲,他童年时期的郁郁不乐很大程度上是由他桀骜不驯的性格造成的。在12岁前,他由一位教士负责教育,后者使他产生了对宗教信仰的长久仇恨。在司汤达7岁那年,母亲因患产褥热去世,随后,年幼的司汤达跟随着外祖父加尼荣医生度过了美好的童年时光。加尼荣医生思想特别开放,是卢梭和伏尔泰的信徒,拥护共和派。在外祖父家,司汤达阅读了大量世界名著,在法国大革命的疾风骤雨中体察格勒的社会人文气息并慢慢被外公培养出大文豪的气质。可以说,加尼荣医生是对司汤达一生影响最大的人之一。13岁时,司汤达进入新建的格勒中心学校学习,其间曾获美文奖和数学首奖。位于国际大楼东面的法院原是15-16世纪的多菲内省议会,兼具哥特式与文艺复兴式风格,是格勒最值得夸耀的文化遗产。位于法院东面的主教辖区博物馆坐落于圣母广场,壮丽的圣母大教堂及其一旁的主教宫于1908年前一直是格勒诺布尔主教的寓所。这座宫殿博物馆讲述了格勒从史前至今的历史,在圣母广场的地下还有一间守卫古罗马城墙的地下室及4至10世纪时的洗礼池。位于主教辖区博物馆北面的格勒美术馆又称格勒博物馆,建于1798年,是法国及欧洲最著名的当代美术馆之一。这里收藏了众多古代、现代及当代的艺术珍品,包括众多绘画和雕塑杰作,特别因收藏一些世界名画而闻名,如夏加尔、毕加索、莫奈、高更和马蒂斯的作品。伊泽尔河北岸的山丘上一座易守难攻的巴士底堡垒虎踞龙幡,高耸于格勒城264米之上,建于1824至1847年。这座宏伟的堡垒宛如格勒城上空的海市蜃楼,是格勒最著名的标志性建筑。当初为了控制通向城市道路而修建的这座要塞,长期以来一直是军事和政治活动的重地。如今,这里是格勒绝佳的观景点。在城头上可瞭望伊泽尔河及远处的山脉,市街全景也一览无遗,天气极佳时还可远眺直线距离113公里之外、位于法国、意大利和瑞士三国边境的欧洲之巅——勃朗峰。司汤达如此描述他眼中的巴士底堡垒:“我没有能力描述在巴士底堡垒上享有的美妙的、随着脚步移动而变化的景色。”今天,巴士底堡垒是格勒乃至伊泽尔省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每年接待的游客达60多万人次。从市区到堡垒可搭乘空中索道跨河而上。1934年开始启用的5个一组圆球式缆车与巴士底堡垒一样享有盛名。它是世界首个(巴西里约热内卢和南非开普敦)、法国唯一建于城中心的空中索道,是格勒的地标、格勒人民最引以为傲的象征,被格勒人民亲切地称为《登山泡泡车》,每年,30多万人次的游客乘坐它前往堡垒欣赏格勒最美的景色。位于巴士底堡垒山麓下的多菲内博物馆坐落于一座建于1621年的圣玛丽当奥女子修道院内,院内有个种满了玫瑰花的庭院,十分幽静,整座修道院十分古朴,在庭院和阳台都能眺望格勒的市景。多菲内博物馆创建于1906年,是一座人种学与传统名俗艺术博物馆,展品十分丰富,记录了阿尔卑斯山的手工业和传统风俗。每年,这里都举4至5次有关考古、历史、装饰艺术及古代多菲内省的农工业遗产的展览。建于1662年的祈祷室保留了当时盛行的巴洛克风格,华丽的装饰性设计布满各个角落。今天,格勒博物馆和多菲内博物馆都是格勒的主要博物馆。位于格勒诺布尔市中心西面的格勒国家当代美术馆是欧洲最著名的当代美术馆之一,坐落于一栋由巴黎埃菲尔铁塔的设计师古斯塔夫·埃菲尔设计的玻璃钢铁房子里,造型十分新颖。位于市中心南面的格勒文化宫建于1968年,是为当年格勒举的的冬奥会的献礼之作。其理念由当时的法国文化部长安德烈·马尔罗创立,造型十分现代。一年后,在它的身旁建起了格勒国立音乐学院。今天,格勒国家当代美术馆、格勒文化宫和格勒国立音乐学院都是格勒的主要文化机构。格勒诺布尔是法国著名的冬季运动城,曾于1968年举第10届冬季奥运会,从此,格勒便以冬季奥运城闻名于世。它所在的阿尔卑斯山冬季白雪皑皑,部分山峰高达4000多米,是世界著名的滑雪胜地,夏季郁郁葱葱,又是登山的最佳去处。城市周边半小时车程的范围内遍布着36座滑雪场,其中的12座为国际等级,这里的460个滑雪缆车可为2500公里的高山滑雪坡道及1800公里的越野滑雪平道提供服务。每年冬季,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冬季运动爱好者都会慕名而来,尽情享受冬季运动带来的绝妙体验。此外,每年夏季,格勒周边的韦科尔和沙特勒斯两大区域自然公园及埃克兰国家公园、5000公里纵横交错的徒步道、2100公里的河流及100多个湖泊等待着众多夏季运动爱好者前来探索和发现。格勒诺布尔为广大美食爱好者提供了丰富的特色美食盛宴。从主菜到甜点,食客们在一餐中便可尽享格勒地区的美味佳肴。这里的特产主要有拥有法国原产地官方认证的格勒优质核桃、奶油焗烤马铃薯、焗烤螯虾、圣-马瑟兰奶酪、侯扬奶酪面饺及夏尔特斯酒。格勒诺布尔所在的多菲内地区的人民具有深刻的思想、敏锐的洞察力和坚韧不拔的品格。相比于普罗旺斯人意气用事的暴躁,多菲内人更加沉稳,讲求平心静气地思考。在多菲内有一句名言:“敏锐、机智、谦恭,多菲内人能嗅到风的气息,熟悉微风的颜色。”格勒诺布尔与中国苏州于1998年9月20日缔结友好城市。

为你推荐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用户协议  |  隐私政策  |  在线报名  |  网站地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