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百科 > 正文
当前正在看:外语和母语的区别——母语习得机制决定外语学习效果
关注公众号
2024
10 / 13
08 : 01
咨询

外语和母语的区别——母语习得机制决定外语学习效果

外语和母语的区别——母语习得机制决定外语学习效果

学习外语是一个复杂的过程,许多人经常会问,母语水平高低会决定外语学得怎么样吗?母语和外语之间到底有哪些区别?今天我们就来深入探讨一下外语学习与母语习得之间的内在关联。

外语和母语的区别——母语习得机制决定外语学习效果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母语”和“外语”这两个概念。母语,是指一个人从出生开始第一时间接触、习得的语言。它是人类语言习得中最重要的第一语言。外语,是相对于母语而言的,指除母语之外,通过后天学习而掌握的第二语言。

关于母语习得,有一个重要的学习时期概念,那就是“关键期”假说。这假说认为,人类语言学习存在一个关键时期,通常为出生到12岁之间,在这个时期内习得语言可以达到“母语”的水平。而过了这个时期,语言学习就很难再达到“母语化”。所以母语对一个人来说是“天赋”的能力,而外语必须通过后天的学习。

在关键期内,语言习得主要通过大脑中的“语言本能”和“隐式学习”机制实现,这种本能驱动下的语言习得效率是非常高的。而过了关键期后,语言学习主要依靠“显性学习”机制,如意识学习、记忆、经验等,习得效率会大大降低。

所以,母语水平的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但母语习得过程中形成的语言学习机制,会对后续外语学习产生深远影响。比如口语、语法、语用习惯等都会延续至外语学习中。

总而言之,母语和外语有着本质的差异。母语习得依靠人类共有的语言学习机制,而外语学习更多依赖后天的学习方法。所以母语水平不会决定外语水平,但会影响外语学习方式。掌握这些关键差异,对我们改进外语学习方法具有重要意义。

母语是人类语言习得的第一语言,主要通过“语言本能”和“隐式学习”机制获得

母语是人类语言发展中的第一语言,它是我们出生后最先习得的语言。与外语不同,母语的习得主要依靠人类共有的语言学习机制,也就是所谓的“语言本能”。这种本能主要体现在关键时期内儿童自发地对语言进行隐式学习的过程。

根据关键时期假说,人类在出生到大约12岁之间,存在一个语言学习的黄金时期。在这个时期内,儿童可以自然地获取语言输入,并通过隐式学习方式,无意识地归纳、习得规则,最终掌握母语。这种习得方式不需要刻意记忆、机械训练,更像是一种本能驱动。儿童只需身处母语环境,就能吸收语言知识,形成语言概念。

从语言输入的角度看,儿童获得的主要是正面证据,也就是正确的语言使用方式。他们并不需要被专门“教导”什么是错误的语法。隐式学习机制会自动提取规律,筛选出正确语法结构。这种天然的语言习得方式,确保儿童在关键时期内获得母语能力。

所以,母语的习得是依靠人类特有的语言本能完成的。这种本能驱动下的隐式学习方式,使儿童不需要刻意记忆就能掌握复杂的语法规则,达到完全的母语习得效果。这也是母语和后天学习的外语之间的重要区别。

语言学习存在一个“关键期”分水岭,关键期内习得语言可达到“母语”水平

关于语言学习,有一个重要的关键时期假说。这个假说指出,人类语言学习存在一个关键期,通常在出生到12岁之间。在这个关键期内,语言习得效果最好,习得的语言可以达到“母语”的水平。而过了这个关键期,语言学习的效率就会大大下降,很难再达到“母语化”。

这个时期之所以被称为“关键”,是因为它决定一个人语言习得的效果。在这个时期,人类天生具有的语言学习机制最为敏感和旺盛。基于语言本能,儿童可以轻易获得语言知识,形成完整的语言概念和语法系统。他们不需要刻意学习语法规则,自然地就能掌握母语。

而当过了这个关键期,语言学习机制就不再那么敏感。人们必须通过后天的刻意学习、记忆来获得语言知识。这种“显性学习”方式必然比不上儿童关键期内的“隐式学习”。学习效率大大下降,也很难形成像母语那样完整的语言概念系统。

所以,这个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划分了语言习得和语言学习的重要分水岭。关键期内外,学习语言的机制和效果是完全不同的。这也从根本上解释了为什么母语水平很难通过后天学习追赶。明确这个关键期的存在,对我们正确理解语言学习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关键期过后,语言学习依靠“显性学习”,习得效率大大降低

根据关键时期假说,人类存在一个语言学习的关键期,大约在出生到12岁之间。这个时期过后,语言的习得机制就会发生重大变化。

在关键期内,语言习得主要依靠的是“隐式学习”。这种无意识的自发学习方式,效率非常高,基于人类的语言本能,可以使儿童轻松掌握复杂的母语知识。

但是关键期过后,语言学习只能依靠“显性学习”。这种有意识的机械记忆方式,效率明显低于“隐式学习”。人们必须通过刻意记忆语法规则、单词释义、阅读文章等方式获得语言知识。

相比隐式习得,显性学习往往需要重复机械地记忆、训练,才能形成语言概念。而且学习到的语言系统不再具有“母语直觉”,很难做到像母语者那样熟练掌握语言细节。

所以,关键期之后,语言习得效率明显下降。长期的重复学习也不能使外语知识内化为“母语”的水平。这主要是由于必须依赖的“显性学习机制”决定的。

明确语言学习在关键期前后机制的变化,让我们更加理解外语习得的困难。同时也说明了母语习得的独特性,它依靠的是人类特有的语言本能,这种优势在关键期过后就丧失了。

母语水平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外语水平的高低

对于使用同一种母语的人来说,他们获得母语的过程是一样的,母语水平可以说是基本相当。一个人的母语能力高低,与其外语学习的效果并无必然联系。

母语是在人类语言发展的关键期内,在语言环境中自发习得的。它依赖的是人类共有的语言本能,所以母语水平实际上就是这个语言本能的结果。

而外语学习则完全是后天的学习过程,依靠更多的是意识记忆。一个人的母语再好,也无法改变外语学习必须通过刻意方式获得的事实。

很多人错误地以为,自己的母语水平高,一定更有利于外语学习。其实母语水平代表的只是关键期语言本能的结果,这种本能在关键期过后就逐渐丧失。外语学习是一个全新的过程。

所以,一个人的母语水平高低,并不能决定他外语学习的效果。过高估计母语的作用,反而可能影响外语学习方法的选择。我们不能简单依靠母语优势,而要了解后天语言学习的规律。

明确这一点,可以防止我们对外语学习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也可以更清晰地认识外语学习的特点,选择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

但母语习得过程会深刻影响后续外语学习方式,如语法、语用习惯等

尽管母语水平本身并不能决定外语水平,但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因为在关键期内获得的母语系统,会深刻影响个人后续的外语学习方式。

比如语法结构、语用习惯等都是在母语习得中形成的,这种语言思维模式会保留下来。学习外语时,母语已有的语法和语用规律,会在一定程度上“迁移”到外语学习中。

特别是一些语法结构,往往会依据母语的逻辑模式来分析,如果母语和外语在这方面存在差异,学习难度就会增加。此外,语用环境的差异也会使外语学习更困难。

可以说,母语对外语学习的影响,主要集中在语言思维模式上。虽然语言知识需要重新学习,但习得语言的方式仍会带有母语的印痕。

所以,我们在外语学习中,既要注意避免母语负迁移的影响,又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利用母语的语言经验。理解母语的这种综合影响,对我们改进外语学习方法非常重要。

母语和外语有着本质的差异,区分这些差异对我们改进外语学习方法很重要

通过上面的讨论,我们可以看到,母语和外语习得存在着非常本质的差异。

首先是在语言习得机制上的差异。母语依靠的是语言本能,外语则需要后天的刻意学习。

其次是在习得效果上的差异。母语可以达到“母语化”的效果,而外语最多只能接近母语水平。

最后是在语言迁移上的差异。母语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外语的学习方式。

明确这些差异对我们深入理解语言学习规律非常重要。在这个基础上,我们可以选择更科学的外语学习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比如,理解外语无法依靠“语言本能”,我们就会选择更多的记忆、重复训练。明白母语对外语影响的机制,我们就可以有意识地防范负迁移。

区分母语和外语习得的本质差异,与其说是为了比较两者的优劣,不如说是为了更准确地认识语言学习的总体规律。只有这样,我们才能有的放矢地提高外语学习的效率。

综上所述,外语和母语之间存在着重要的差异,主要体现在语言习得机制和学习效率方面。母语是人类语言发展的重要基础,但它的水平高低并不能决定一个人外语能力的优劣。我们需要认识到母语习得过程对外语学习的深远影响,以此来选择适合自己的外语学习方法,并不断改进。只有正确认识母语和外语的区别,我们才能在外语学习的道路上走得更远。

【微语】你踏上异国土地, 追寻梦想翅膀, 愿留学如诗如画, 收获满满。

免费报考指南课程/定制考试计划/留学教材/核心内部资料 一键领取
【声明本文部分内容及图片摘自互联网,登载此文只为提供信息参考。如有异议,请联系本站删除。

相关阅读

留学白皮书

扫码关注留求艺